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坚守“疫”线 共抗疫情特别报道之二十一重大民生工程复工忙
2020-03-19 14:38:20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冯路佳

2月1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关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分区分级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制定差异化的县域防控和恢复经济社会秩序的措施。2月26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出通知,要求涉及疫情防控、民生保障及其他重要国计民生的工程项目应优先开复工。3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精简审批优化服务精准稳妥推进企业复工复产的通知》,提出了5个方面的政策措施,保障企业复工复产。各地在加强疫情防控的同时,分类有序地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维护经济社会正常运行。

多举措助推民生工程复工

为了做好防疫工作,广东省深圳市中山大学深圳校区项目按风险等级程度进行“三区两控”网格化管理。地下室、管廊、封闭建筑等封闭空间和狭小空间被列为风险较高的防疫红区,半封闭主体结构、大空间结构、深基坑等半封闭空间区域被列为风险居中的防疫橙区,而全室外露天作业等通风良好的区域,则被列为风险较低的防疫绿区。这样的分类,并不是该项目的独创。2月26日,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网格化措施管理的通知》,监督指导建设工程落实落细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要求,对工程现场人员、防控措施和施工作业实施网格化、精细化管理,最大程度减小疫情对工地人员和工程建设的影响。深圳市开展的疫后恢复工作是全链条的恢复,不仅注重建设工地这一环节,还积极推进上游的混凝土砂浆等物料供应的恢复,以及下游的建筑废弃物处置设施和外运设施的恢复。

目前,深圳中学泥岗校区、深圳技术大学建设项目等46个涉及医疗、教育的民生工程已经有序复工。截至3月7日,深圳市涉及疫情防控、城市运行、基本民生等重点建设工程项目的复工率已达97%。

浙江省复工复产的步伐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包飞机”、“包高铁”、“一图一码”等措施吸引了全国的目光。当前浙江省共有建筑业企业16511家,从业人约620万人。自疫情发生以来,浙江省精准施策,统筹做好行业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各项工作。在《关于全力做好疫情防控支持企业发展的通知》中,从6个方面提出了18条具体举措,明确指出要优先保障重点工程项目开(复)工。对疫情防控相关工程建设项目、民生保障项目及重点工程项目,优先保障开(复)工、优先供应材料物资、优先调配人员力量。截至3月5日,浙江省建筑施工领域开(复)工工地19681个,复工率为99.8%,其中省级重点工程项目复工率为100%。

复工生产安全有序

2月21日,江苏省句容抽水蓄能电站沉寂多日的工地重新热闹起来。复工以来,葛洲坝集团二公司通过包车、拼车等方式,已点对点分批运送130余名职工到达项目部,由江苏省疾控中心对所有进场人员进行核酸检测。为做好隔离观察工作,项目部精心准备了155间隔离房,生活用品一应俱全,消毒用品、防护物资摆放整齐,员工返回项目部即可拎包入住。

葛洲坝集团二公司副总经理林本华说:“在复工前就梳理紧缺的操作人员,想办法联系灌浆队伍和支护队伍人员进场,现在各作业队各专业口施工人员都能够满足生产需求。”据悉,句容抽水蓄能电站是江苏省十大重点工程之一,建成后将对缓解苏南供电紧缺矛盾提供支撑。

深约30米的北京地铁12号线和平西桥站建设现场,数十名工人正紧张施工。“和平西桥站为地下两层分离岛式车站,因为靠近周边小区和高架桥,且未来与5号线换乘,施工环境复杂,难度较大。”北京住总集团12号线土建施工12合同段项目经理王青说。受疫情影响,项目采取关键路线掌子面先复工措施,未来车站与5号线换乘距离不足百米,乘客步行2分钟即可实现换乘。

项目复工后,疫情防控工作也成为重中之重。“我们推出了‘三色卡’防疫举措,生活区域划分红、黄、绿三区,红色代表隔离区域,黄色代表返京未满14天,绿色代表返京满14天。”王青说,根据不同区域划分楼梯通道,工人也会按照相应居住区域分别佩戴红、黄、绿三色袖标。“现在我们严格限制员工出入,返京人员都是‘拎包入住’,基本生活用品项目部统一购买发放,平常吃饭采用分餐制,避免员工聚集用餐。”

对于返京人员进场复工,项目部采取远端筛查、分批分区分时、点对点运送。王青说,劳务人员返京前,要将个人信息、包车情况、行车路线等提前备案,将信息上报至街道社区,录入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实名制管理系统,返京人员还需村委会出具近14天身体状况良好的证明。

开辟复工快捷通道、包车千里接外地员工,返岗建筑业企业纷纷各展所长,打好“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组合拳。对建筑业企业而言,科学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增强施工力量,在确保安全质量环保的前提下,力争如期建成运营成为当前复工复产的重点。

大地回春,生机勃发,各地复工复产,欣欣向荣。相信在风雨的洗礼下,中国建筑业将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