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全国政协委员谈新基建新布局新动能
2020-05-22 15:25:39来源:中国政协网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产业互联网的广阔前景与不确定性并存

“前段时间国家发展改革委颁布文件,对新基建做了界定,今天我们讨论产业互联网的问题,显得更有意义。”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说。

刘世锦认为,产业互联网目前正处在一个起步阶段。“我们下一步面临的大趋势是实体经济要数字化,或者数字经济要实体化。这是一个大的趋势。过去我们讲实体经济是物理层面的,下一步它会有一个数字镜像,与实体经济相对应。”

对于产业互联网的未来,他十分看好。“互联网和消费端的融合,只是互联网和实体经济融合的一个起步阶段或者是一个序幕,真正的重头戏在这个产品怎么能生产出来。这是一台更大的戏,是互联网和产业相互融合的主战场,这幕戏现在刚刚开始。”

刘世锦指出,数字经济在中国发展主要有三方面的优势。

一是我国市场容量大。中国有14亿人口,现在这些人口正处在收入增长比较快、消费能力相对比较强的阶段,容易形成商业模式。比如某个数字经济方面的项目,如果有1%的人用它、接受它,市场规模就有1400多万人,就能形成规模经济。这是很多国家做不到的。

二是在数字经济领域,我们和发达国家的差距相对较小。过去历次技术革命,我们的差距比较大,有时候连先行者的背影都看不见。过去主要是跟跑,最近两年我们在一些领域开始并跑甚至领跑。

三是中国的产业配套能力强。因为现在搞数字经济,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的融合,需要很多产业配套的能力,这是我们的强项。中国在数字经济方面已经形成了一批世界级的企业,下一步在产业互联网阶段,中国的企业仍然可以大有作为。

“所谓新基建和过去老基建相比在技术途径、投资方式和运行机制上有一些重要的区别。”刘世锦强调。

首先,它们大部分不是公共产品,而是企业经营的产品或者经济学上说的私人产品。这个东西是要买卖的,不是免费的。

其次,这些数字技术的基础设施,包括产业互联网,它们是由企业投资而非政府投资建设。企业投资会有一个硬的预算约束,投资要有回报的。

再次,这类投资大多数是一些新技术,而且是成长中的新技术,技术路线和市场前景不确定,投资风险更大。一旦选择失误,大量投资就可能打了水漂,所以较多采取风险投资方式。这类投资政府最好不要直接插手,交给企业和市场选择,才是明智之举。

“新基建,包括产业互联网,前程远大,要把它真正搞好。”刘世锦建议,一定要营造一个正常的发展环境。“基本的一条是企业自主决策,市场起决定性作用。与政府直接相关的项目,可多采取市场采购的办法;重点要做的是促进和维护公平竞争,提高监管水平,提供有效信息服务,提升人力资本,营造有利于数字经济发展的要素条件和政策环境。”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新基建和产业互联网须融合

当下,新基建与产业互联网如何融合互动发展?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给出来自己的答案。

王一鸣首先分析了新基建的诸多新特点。他说,一是新基建把数据孕育为新的生产要素,数据规模、数据加工能力、数据治理体系,正在成为国际竞争的新制高点;二是新基建具有更大的“乘数效应”,有更高的投入产出效益和更强的产业带动性;三是新基建具有更强的正外部效应,新基建可以大大拓展网络用户数量,推动集聚的海量数据资源几何级迅猛增长,引发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革命性变革;四是新基建进一步拓展生产可能性边界,新基建带来的产业革命性变化,能够为经济发展拓展新空间,提供新的驱动力。“新基建可支撑数字经济加快发展,可以推动我国经济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给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新的战略支撑。”

从发展趋势来看,王一鸣认为,新基建可以推动产业互联网向纵深发展。

近年来,我国消费互联网发展突飞猛进,处在国际前沿地带,但产业互联网领域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王一鸣表示,新基建可以推动产业互联网向纵深发展,加快产业数字化进程,打造数字化企业,构建数字化产业链,塑造数字化生态,以数据流引领物质流、人才流、技术流、资金流,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培育新业态、新模式。与此同时,产业互联网是新基建的需求来源,将引导新基建的建设方向和重点建设领域,避免无的放矢、盲目建设,对新基建起到反哺作用,增强新基建的“乘数效应”和外部效应。

对于发展中的问题,王一鸣强调,一定要推进新基建与产业互联网的融合互动发展。“新基建要避免传统基建遇到的问题,如因需求不足带来的过剩问题,市场主体参与不足带来的低效问题,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脱节问题,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推动新基建与产业互联网的融合互动发展。”

他建议:第一,新基建要加强与终端需求有效衔接,新基建要释放巨大的市场需求,关键是要发展上下游的产业化应用。新基建既要适度超前,也要与终端需求有效衔接;第二,新基建要加强产业链视角的顶层设计,新基建要强化产业化应用,就要基于产业链视角来推进顶层设计,包括在数据交换、数据接口、开放模式、数据安全等方面建立规范和标准,促进全渠道、全链路供需精准对接,形成新基建的产业链应用生态;第三,新基建要加强与产业互联网融合互动,现在新基建与产业互联网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是互相融合的,可以进一步将新基建与市场需求对接起来,也可以拓展产业互联网应用空间和深度;第四,新基建要鼓励市场主体广泛参与,在传统基建中,政府是主要投资方,融资渠道比较单一,新基建要吸纳市场主体深度参与,包括通过PPP合作模式,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

王一鸣推断:“今后一个时期,新基建和产业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和互动发展,将推动形成各方广泛参与的产业互联网生态。”

全国政协委员周延礼:区块链以两大价值赋能保险产业链

“去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了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特别强调,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我们从本质上认识区块链及其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谈到当下被热烈讨论的区块链技术,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如是说。

区块链技术正颠覆性地影响着金融领域的方方面面,保险行业也不例外。

在周延礼看来,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对保险业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价值方面:第一,区块链技术从本质上解决了互信问题,在保护数据隐私的前提下打破信息壁垒;第二,区块链能够帮助保险业实现降本增效。特别是在疫情后复工复产的关键时期,区块链能够提供更多科技支撑和风险保障。

当前,区块链在保险行业的应用图谱,主要集中在产品、营销、承保、理赔、风控等五个环节。周延礼举例说,如以农险为例,当前农险的痛点主要体现在:一是农业保险信息不对称,保险公司无法掌握投保标的的具体信息;二是耳标技术难以刚性绑定。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安华农业保险就推出了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记账功能和智能合约技术的农业保险,破解了肉鸭养殖业保险数据失真的难题。而人保则基于区块链推出了养牛险。“如猪和牛鼻子上的鼻纹就可以形成一个识别标志的图谱,利用区块链可追溯的特性,对牛的生命周期管理进行有效的管控。”周延礼介绍说。

而区块链技术赋能保险业产业链的另一个应用实例,就是上海保险交易所推出的“保交链”。周延礼表示,“保交链”向联盟内部成员开放,共享区块链客户身份识别平台、保单质押贷款平台、风险保额累计平台、健康险直付平台等,这样就横向打通了保险行业内部,纵向打通了保险行业上下游产业链,打破了各机构间数据壁垒,实现了互联互通新格局,重塑了保险信用基础,构建了行业交易共赢生态。

区块链技术在快速发展,应用也在加速推进,但同时也面临着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挑战。对此,周延礼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快数据保护统一立法;二是推进建立金融科技行业自律组织,中国应从自身国情出发,构建符合自身发展的数据管理制度;三是传统金融机构应构建完备的数据治理体系;四是新兴金融科技企业应更审慎处理数据。

全国政协委员、台盟中央常委骆沙鸣:以区块链赋能实体经济

我国如何在加快布局区块链技术发展赋能智能制造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升级和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全国政协委员、台盟中央常委骆沙鸣向记者表达了他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骆沙鸣认为,首先要营造区块链普及应用的社会氛围和生态环境。“我国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加快了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的速度,我们不但要有互联网思维,还要有区块链意识。”

“想要区块链落地,专业人才不可少。”骆沙鸣表示,加强区块链人工智能应用知识的科普,造就更多既懂技术懂法务又懂应用场景业务逻辑的交叉学科创新型人才,技术和人才是区块链赋能我国智造业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升级的关键。“要加强区块链领军人物引进培养和区块链等相关新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团队的培育,增强区块链等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鼓励更多跨产业数据共享,创造更多区块链与工业智联网应用场景和生态环境,将区块链等科技创新潜力更好地释放,也给实体经济更多赋能与价值创造。”

骆沙鸣建议在“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中增加区块链技术研究和应用布局的专项规划,在全国布局区块链产业园区和区块链特色小镇,支持主营区块链企业健康成长。加快区块链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研究,提升其扩展性、安全性、互操作性和跨链延链强链水平。加强区块链标准化研究以及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之间的交流、对接、合作,全面提高我国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水平和能力。

以区块链技术打通企业转型升级中的堵点痛点,是当下的明智之举。骆沙鸣表示,制造业植入区块链能够有效支撑构建“工业信用”,保障企业数据安全,由于“智造业+区块链”应用使得数据可溯源、报告可验证,则为智造业构筑一张无形“信用网”,可大幅降低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交易成本,提高协同效率;从区块链创新应用、技术、标准、制度上加紧区块链专利布局和运营,以区块链赋能制造业,发挥数据价值,提升企业融资能力;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区块链应用生态环境和一流营商环境,使区块链技术在建设网络强国、发展数字经济、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营造“信任链”,创建良好的网络诚信社会,也同样是区块链的“用武之地”。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审计数据、报税数据、资金数据、账务数据的共享,提高融资便利性,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担保体系有效风控和精准信贷,降低中小企业信保机构的违约风险。

此外,骆沙鸣还认为推广支持区块链应用需要有政策创新。比如,将区块链服务实体经济项目列入首台套目录,以区块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对企业采购区块链技术(应用)促进降本增效和转型升级,经认定,给予一定比例的支持;支持区块链测试中心、国家区块链研究重点实验室等。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工业互联网让隔行不再如隔山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期出台了《关于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的通知》,提出鼓励各地结合优势产业,加强工业互联网在装备、机械、汽车、能源、电子、冶金、石化、矿业等国民经济重点行业的融合创新。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表示,工业互联网通过全面连接工业经济的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不仅可以实现单一行业内部优化,而且能够实现跨行业全局优化。工业互联网赋能促进行业融通发展,可有效打破行业壁垒,激发创新活力,培育新兴业态,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对于工业业互联网在促进相应产业提质方面的特殊作用,徐晓兰认为:“升级工业互联网能够多维度推动行业融通发展。”

她表示,工业互联网有助于打通产业生态跨行业供应链。随着技术不断进步,现代产业生态涉及行业越来越多,行业间信息孤岛问题愈发突出。工业互联网平台是供给生产信息和需求信息的高效对接平台,能够有效打破各行业信息孤岛,实现资源高效配置。“工业互联网还有助于实现区域内行业协同整合升级。基于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可打破行业间壁垒,实现区域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一体化,构建行业间协同创新体系,带动产业集聚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此外,工业互联网也有助于打通一、二、三产业,促进产业生态协同发展。工业互联网可有力推进农业生产经营数字化进程,支撑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大数据作为生产要素,更为新型产融结合体系奠定了基础。”

当下,行业融通发展同样面临挑战。

徐晓兰解释说,当前,国际竞争不断加剧,我国工业互联网行业赋能面临“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局面。同时,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基础有待进一步夯实,生态体系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为统筹推进工业互联网赋能行业融通发展,徐晓兰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一是推动工业互联网行业应用做深、做透。遴选有利于工业互联网推广应用的国民经济重点行业,深入研究其痛点和难点,利用工业互联网提出特色解决方案。推动部际合作,评选试点示范项目,推动行业解决方案推广。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推动大型集团企业建立工业互联网平台,带动周边中小企业提升数字化水平,形成行业生态。

二是促进行业数据流动,打破行业壁垒。加强数据确权与数据资产方面的法律制度顶层设计,建立健全跨行业工业大数据开放共享机制;构建跨层级、跨地区、跨系统的国家级数据平台,彻底解决行业数据“孤岛”问题。

三是强化区域内产业链协同,打造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鼓励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多种方式引导区域企业使用平台,发挥产业集聚优势。基于区域龙头企业,打造区域工业互联网示范基地、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强化工业互联网赋能区域制造业能力。

四是进一步完善工业互联网生态。统筹规划,建立多层级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体系;建立跨行业共性标准,推动行业工业数据对接;完善工业互联网能力评估体系,科学评估工业互联网生态建设水平;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确保工业互联网行业应用人力资源协同发展;培育工业互联网开源社区,完善工业互联网协同创新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中关村智造大街董事长程静:区块链助力传统型制造业转型升级

区块链涉及5G、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新基建产业机会很多,比如新基建当中数据的产生、采集、确权、流转以及交易等问题都离不开区块链,区块链会作为底层技术实现政府数据、企业数据、互联网数据、甚至个人数据的高度共享和创新。

全国政协委员、中关村智造大街董事长程静认为,区块链技术基于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为解决机构与机构、人与人、设备与设备之间的高效协作问题带来机遇。因此,链(区块链)网(工业互联网)协同势在必行。

“针对当前工业互联网所面临的新需求和新挑战,区块链技术为工业领域高效协同和创新管理提供了‘供给侧改革’的解决思路。”她进一步解释道,区块链技术被称为“信任的机器”,是一项颠覆性技术,正在引领全球新一轮技术变革和产业变革,有望成为全球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的“策源地”,推动“信息互联网”向“价值互联网”变迁。

如何进一步强化区块链对企业竞争力和外部环境的改善作用?程静表示,这需要抓住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两端”:制造端和消费端。通过满足消费者需求、增强消费者信心来化解“市场的冰山”;通过真实有效的生产、销售数据,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贸易真实性和还款能力的证明,跨越“融资的高山”;最终以竞争力的提升、外部环境的改善,帮助企业成功穿过“转型的火山”。

在程静看来,产业区块链是未来国内区块链最大的落地方向,如何在不同的产业领域里,如航空、物流、金融、医疗等领域真正用区块链改造产业底层,实现产业的互联互通,对中国未来的产业基础和产业优势有重要的集成作用。

区块链技术应有利于“降成本”“提效率”。借助机器共识、共享账本、智能合约、隐私保护四大技术变革,为工业互联网提供在依据行业规范及标准,遵守企业间协定前提下的数据互信、互联和共享;其“物理分布式,逻辑多中心,监管强中心”的多层次架构设计为政府监管部门和工业企业相互间(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提供了一种“松耦合”的连接方式,在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商业活动的最大限度前提下提供“柔性”合规监管的可能;其分布式的部署方式能够根据现实产业不同状况提供分行业、分地域、分阶段、分步骤,理性建设和发展的路径。

那实际操作中,如何把工业互联网与区块链技术进行有机地协同呢?

程静说:“我们应当鼓励企业将生产制造环节的监控、管理以及必要的采购、销售等数据,通过区块链技术全程串接;将工业生产提升到云生产,或者说网络化生产,这是社会化大分工的延续;政府层面要大力支持全社会进行相关区块链平台的建设,促进大型企业、银行等市场主体对链上数据的采信;还要将零售智能终端设备与工业互联网+区块链平台对接。”

对于当前区块链应用的现状,程静表示,由于区块链应用缺乏顶层设计,区块链在每个领域都形成了特有的区块链网络,进而形成了数据孤岛。在产业经济落地方面,需要历经构建底层架构并上链,区块链网络的产品化、平台化,才能真正迎来应用大潮。工业互联网将成为未来新基建的主战场之一,而区块链同工业互联网的协同将能够让工业互联网更加可信,其信息将拥有更大价值。“我们相信链网融合大有可为,将能极大地促进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