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做好城乡社区治理的“加减乘除法”
2020-07-23 13:16:45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汪碧刚

城乡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城乡社区治理事关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贯彻落实,事关居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城乡基层和谐稳定。今年年初以来,城乡社区成为疫情防控的重要防线,如何以此做好基层治理成为疫情反思的重要话题。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社区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维度之一是创新,社区治理创新应当突出服务、共享、融合,要坚持党的领导纵向到底,让政府服务进家入户,实现政府治理与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最终实现“一核多元、融合共治”。

为解决社区责任无限、手段有限的问题,在人员、资金、力量配备等方面要做好“加法”,在工作负担上做好“减法”,在优化社区服务管理上做好“乘法”,在化解矛盾上做好“除法”,着力做优服务,做细公共管理,努力实现城乡居民“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和乡镇”。“加、减、乘、除”一起做,推动城乡社区治理创新,不仅是门学问,更是基层治理的有效手段。

做好城乡社区治理的“加法”,重在加强社区人员、资金、力量配备。当前不少社区人力资源短缺,现有工作人员多处于综合行政岗,工作的“行政化”倾向明显。未来,社会组织人才、社会工作人才和各类城乡社区治理中的骨干都要在社区治理创新中发挥作用。在做好“加法”的同时,坚持党建引领,以到基层一线解决问题为导向,统筹协调、指挥调度政府部门及其派出机构、承担公共服务职能的企业事业单位等,围绕群众诉求、重点工作、综合执法、应急处置等反映集中的事项,共同做好社区服务管理工作。

做好城乡社区治理的“减法”,要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例如,部分社区公共服务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给社会组织,专业化的社会组织通过链接整合各类公益资源,让居民享受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推动社区减负增效,促进街道和社区、社会组织、居民之间良性互动。在这方面,北京市先后出台《关于深化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关于党建引领街乡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实现“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实施方案》等多个文件,明确街道职能定位和改革措施,推进社区减负,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取得了较好效果。

做好城乡社区治理的“乘法”,要在党建引领下充分利用好科技赋能,通过优化整合更多资源实现乘数效应。着眼破解物业管理服务难题,抓实物业行业党建工作,全面摸清辖区物业服务企业党员队伍情况,符合条件的要及时成立党组织。同时,成立物业服务企业党委,直接管理一批有较大影响力和示范带动能力的物业服务企业。利用广泛的技术、智力、资本、政策资源,构建多元化的智慧社区建设运营模式,逐渐由政府主导的智慧社区建设向服务企业主导型、政企合作型、综合参与型等多元参与方式转变。

做好城乡社区治理的“除法”,要化解社会矛盾,扫除法律障碍,最终实现文化治理。突出问题导向,针对基层治理中的深层次矛盾,遵循系统治理的原则,倒逼体制机制改革,推动问题处理流程再造,着力解决基层治理的难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难事。城乡社区治理需要广泛动员居民参与,要知晓社会习惯,尊重社会习惯,利用社会习惯,营造社会习惯。在城乡社区治理法律制度顶层设计过程中,要处理好解构与建构的关系,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不要让制度体系出现“真空”地带。城乡社区治理最终要走向文化治理,文化治理在社区层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塑造价值观念、传承优秀文化、规范行为方式、维护社区稳定等方面。要善用科技,通过智慧社区建设搭建各种各样的应用场景,使科技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对社区空间、邻里关系、服务内容、居民参与等施加新影响,发挥文化引领作用,共建和谐家园。

总而言之,城乡社区治理是一个复杂系统,千头万绪,层次结构多种多样,做好城乡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加减乘除法”,关键在于党建引领,以提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为重点,以体制创新为抓手,以信息化为支撑,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培养锻造能担当的干部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有效衔接,探索形成全域覆盖、上下联动、精准到位、运行高效的基层治理运行机制,实现服务精准投送、治理精准落地,有效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作者系中国社区发展协会智慧社区工作委员会主任、教授)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