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高职扩招如何保证质量不减
2020-07-27 14:58:22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吕 斌

继2019年扩招100万人之后,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生源扩大带来了质量忧患。“生源扩大,质量不减”是高职扩招的共识和承诺。教育是“人”的教育,“人”的变化必然要求教育的变化。高职扩招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保证质量需要多管齐下、守正创新。

在校企合作上谋创新。谈起高职扩招的质量保证,大家基本都强调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让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扩招后面临校舍能否容纳、实验实训设施设备能否够用等显性问题,这些问题在短时间内靠学校是难以解决的。最佳选择是深化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校企合作中“校热企不热”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解决这一现象,必须充分尊重企业,满足企业的合理利益诉求。推进办学体制改革,构建校企利益共同体,让企业以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依法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才能更好地保证扩招后教学资源不稀释、培养质量不下滑。

在专业设置上做文章。专业是职业学校学生成长的载体。专业建设失误,质量也就没有保障。扩招的一个基本思路是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和储备人才。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要瞄准岗位,对未来有哪些岗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有一个较为准确的把握。如果瞄准产业,需要把握两个层次:一是未来有哪些产业,这些产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二是未来产业提供什么样的岗位,这些岗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在学习内容上下功夫。教育是“人”的教育,因材施教是教育的重要原则。如果说以前的高职招生是以确定的专业供学生选择,学习内容是预设好的,那扩招应当根据学生实际选择学习内容,“按人定座”、“私人订制”。学习内容集中体现在教材上,以往的教材以“知识或技能的内在逻辑为中心”编写。现在应关注“学生”的实际,教材编写“以学习者为中心”,量身定做,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让学生真正学会。

在教学模式上出新意。长期以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是“批量”培养,属机械化、流水线作业;扩招后的人才培养是“零打碎敲”,呈现手工操作的特点。建议推行学分制、弹性学制等学籍管理模式;推行小班化、学徒制、走读制等教学组织形式;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推行菜单式、模块化、开放型的课程管理模式,采取集中教学与分散教学相结合、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相结合、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等方式;推行个性化、分层次教学策略;推行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方法,突出学中做、做中学、教中做、做中教,强化实践教学,促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让学习者接受真正的职业教育。

在评价体系上求突破。教育评价体系是指挥棒、是导向,职业学校要建立适合职业教育的评价体系。以思想道德评价为先导,以纵向评价为主线,以技能评价为重点,以个性评价为核心,突出过程评价,强化企业评价,引入社会评价。针对不同生源、不同学习时间、不同学习方式,改革学生学业考核评价方式方法,实行多元评价,真正做到德技并修、知行合一,让学生在现有基础上谋求实实在在的发展。扩招后的评价体系既要体现统一性,又要体现差异性,做到“以学习者为中心”,适合、适应、适当、适时、适度。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