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接母亲进城
2020-08-11 14:25:41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郑学富

前不久,我们家搬进了新房子,三室两厅两卫,面积有140多平方米。女儿出嫁后,腾出了一间卧室。我与妻子商量着把住在农村老家的母亲接进城里来住。周末,我们便开着车回老家接母亲。

我老家所在的村子三面环水,村内村外有很多池塘,颇有江南水乡的韵味。这几年村里做乡村旅游项目,老家被打造成了湿地休闲景区,一年四季风景如画。开春,遍地开满了金黄色的油菜花,田埂上、大堤两旁……远远望去就像大地铺上了一层地毯,清风徐来,翻滚着金色的波浪,犹如金色的海洋;到了夏季,荷叶田田,亭亭玉立,荷花怒放,似彩霞飘落,俏丽得犹如清纯的少女;秋天来了,广袤无垠的稻田由葱绿变成金黄,秋风吹来,一层层的稻浪随风翻滚,阵阵馨香飘来,大地上展现的是一幅藕翠、虾肥、蟹美、稻花香的金秋图,令人陶醉不已;冬日,村后小季河里的芦苇荡连绵不绝,洁白的芦花在萧瑟的寒风中摇曳,芦絮随风起舞,在河道上空洋洋洒洒,如鹅毛大雪铺天盖地,白茫茫一片,分外娇娆。

那天,妻子驾着车行驶在小季河南岸的旅游道上,道路两旁各种绿化树郁郁葱葱。左面的河水清澈见底,河滩上水草萋萋,水中芦苇繁盛茂密,宛如一片片水上森林。柔软的芦花随风飘动,翻滚起阵阵涛声,真是“潇湘一片芦花秋,雪浪银涛无尽头”。右边是阵阵翻滚的金色稻浪,呈现出“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的田园风光。望着车窗外的景色,我不由地想起30多年前的事儿。1989年我结婚时,单位分了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平房,我用一套组合橱柜将其隔开,里面是卧室,外面既是客厅又是厨房和餐厅。女儿出生后,我便把母亲接来帮忙照看女儿。由于房子狭窄,三代四口人很难住得下,一到晚上我就抱着被褥到单位大门口的传达室,与门卫李大爷一起休息。凑合了一个月,母亲看我每日搬来搬去的,说不在这住了,临走时说:“等你换了大房子,我再来住。”后来尽管先后换了两次住房,但是面积都不大,由于女儿也长大了,一直没能实现接母亲来住的愿望……

今年,母亲95岁了,她一个人住在老家的宅子里,身子还算硬朗,生活也能自理。就是前几年不小心摔倒,把右腿的股骨头摔坏了,手术后拄着拐棍尚能走路。我们兄弟5个,除了我在城里工作外,其余都在村里务农,平日里他们4个轮流为母亲做饭、照料母亲,我只能在节假日的时候回去尽尽孝心。

“到了!”妻子的话拉回了我的思绪。她将车停在老家门前。我走进家门,见母亲正坐在院子里和前院的四婶聊天,见我来了,四婶便起身告辞。母亲对我说:“以后来不要买东西了,昨天你几个表兄弟来看我,带了一大堆东西。”母亲年龄虽然大了,但是头脑很清晰,村里的事她都知道,母亲接着说:“咱村里的土地让镇上流转了,全都种上了油菜花、水稻,还有莲藕,这些东西既好看又中吃,经常有城里人开着车来游玩。”母亲兴致极高,自豪地说:“你的其他几个弟兄和你一样,也拿工资了。”母亲见我疑惑,解释说:“镇上把田地租出去,让村里人在地里耕种,不得发工资吗?”我明白了,这是拿着租金再在自家地里干活领工资。母亲兴高采烈地说:“老三和老五在自家院子里开起了小餐馆,都是自家种的菜、养的鸡,实实在在、地地道道的庄户菜,引得城里人天天开着车来吃,一年到头除去自家人吃喝,能挣不少钱呢。”

我跟母亲说换大房子了,想接她进城里住。母亲听了,连忙摆手说:“再大的房子我也不去,你看我们这里都成景区了,一年到头有花有果,空气也好,还有人陪着聊天,进了城,哪里也不熟悉,很不习惯。”母亲指着大门外说:“你看,前面那个小广场就像专为我修的一样,早晚在那里溜达一会儿,可舒服呢。”我顺着母亲指的方向望去,小广场上打了厚厚的水泥地面,建了一些体育健身器材,修起了花坛,四周栽上了各种花果树木,在几年前,这儿还是一个很大的臭水坑。广场上的几株柿子树挂满了红彤彤的柿子,犹如一盏盏红红的灯笼。我就想,父老乡亲们的生活不就像这熟透了的柿子吗?红红火火的。

我试图再一次劝说母亲跟我进城住,可是母亲一边摆着手,一边说:“这里好着呢,是个养老的地方,等你退休后也搬回来住……”我听着母亲的述说,望着院子外的新景象,渐渐打消了接母亲进城住的念头,并在心里默默祝福母亲长寿,多享受几年这样的好日子。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