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袁烽:“小规模批量化定制”是智能建造未来最大应用场景
2020-08-17 11:14:43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宋 健

“我觉得,目前发展智能建造‘恰逢其时’。”近日,《指导意见》的发布在业内外引起了广泛讨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袁烽对此表示,“智能建造不仅仅是机器换人工的技术提升与创新,更是全方位赋能建筑工业化的抓手,也必将成为建筑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

设计与创意思维

直接对接智能建造

袁烽认为,用设计思维整合建筑产业建造流程至关重要。在当前形势下,首先,我国传统建筑生产方式落后,效率低、能耗高、污染重。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要求日益提高的“绿色发展”理念指引下,建筑生产方式必须转型升级;其次,建筑工人面临老龄化,“用工荒”问题突出,建筑业必须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走产业化发展之路;最后,更为重要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对于“美”和“定制化”的需求不断增多,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将成为建筑业向高效、定制化发展转型的有力推手。

多年来,袁烽一直专注于建筑业“数字设计与建造一体化”的研究与实践,由他主导完成的多个智能建造示范项目在国内外受到强烈关注。他分析称,发展智能建造,要抓住两个核心:一是数据不仅是智能建造的“血液”,更是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基础。信息化是将流程与规则固化,便于大规模统一作业、协同作业;数字化是利用智能设备传感器、视觉识别等技术,自动采集全息全程现实数据,在数字世界中构建一个一模一样的实体,以此实现对现实实体的认知、分析和优化,使设计意图得到最大程度实现。智能化是通过大数据驱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实现资源的自动化、最佳化供需匹配调度。二是机器人将成为智能建造的“双手”。机器人不但可以替代人工,生产稳定性好,可以保证质量、提高效率,还将超越人工,引领建筑业走向全新的未来。数据与机器人的融合一体化技术提升,不但可以实现柔性化生产,同时也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定制需求。

因此,袁烽强调,智能建造不仅能推动建造技术进步,更重要的是会带来生产方式的变革,实现基于工程全生命周期数据模型的信息集成与业务协同。这也是《指导意见》强调“以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为动力”的根本原因。

发展智能建造

应具有前瞻性

“工业化是建筑业发展大趋势,而智能建造的赋能,将为建筑业转型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袁烽说,“但从现实情况看,我国建筑业在智能建造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高等院校有研发动力,但多停留在实验层面。袁烽认为,我国很多高等院校在智能建造研发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一些大学开设了大数据、智能建造等相关专业,可从总体来看,这些研究多停留在实验层面,成果难以用于实践。而且,高等院校与企业对新技术的理解存在一定偏差,懂技术的人不懂建造流程、懂实践的人往往又缺少新技术思维,直接导致新技术、新理念落地难。

大型施工企业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未将全流程打通。袁烽称,以央企为代表的一些建筑施工企业在新技术、新设备研发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并推出了自己的产品和设备,在实践中达到了预定的效果。而实际上,这些设备往往存在两个方面问题:一是未将设计、生产全流程打通,在“设计建造一体化”的智能建造方面缺少“设计创意”这关键一环;二是研发缺少前瞻性,新产品大多只是针对当下或过去旧设备系统所作的更新、提升。在这种情况下,当未来行业发展形势发生变化时,这些产品和设备就会失去用武之地。

房地产开发企业发展智能建造的动力来自于市场的强力需求,但不可持续。由于近年来房地产行业发展迅速,房地产开发企业转型步伐加快,对智能建造的需求也随之增长,但袁烽认为,房地产开发企业对于快速变现的需求过于急迫,其转型升级基于经济效益,这种模式本身不可持续,最终企业对于智能建造的投入必将萎缩。

袁烽提醒说,建筑业企业应当看到,我国城镇化运行逻辑已经发生深刻变化,未来,推进县域城镇化将是长期趋势。这也意味着,未来建筑业的发展机会将会在三四线城市甚至广大的农村市场。在这种形势下,行业企业发展智能建造应当具有前瞻性,要考虑到未来应用场景——“小规模批量化定制”,才能抓住发展机遇。

推动智能建造

健康发展建议

针对我国目前发展智能建造存在的问题,袁烽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一是将以建筑师为主导的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提升到新的高度。袁烽表示,建筑业企业要打破思维定势,不能囿于技术的提升,而是要从哲学思维、艺术创意、社会生产发展角度反思建筑业传统建造方式,从百姓对建筑和未来生活方式新需求的角度重新定义智能建造产业,要以设计思维为主导、以需求为驱动,推动智能建造发展。这是实现“协同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是要尽快研发、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建造软、硬件技术平台。袁烽说,在智能建造方面,我国的核心技术实力依然不强。目前,90%以上的知名软件都是国外科技企业开发的,这对我国智能建造产业的长远发展不利。这一问题在高科技行业已经出现,建筑业企业必须予以重视。

三是要建立试点示范体系。“因为受制于体制等,建筑业生产运行各环节碎片化问题严重,难以协同发展。”因此,袁烽认为,“一个运用智能建造方式来建设的项目,必须由建筑师主导。而要实现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必须出台政策,建立试点示范体系,引领行业健康发展。”

四是要建立研发投入长效机制。“研发投入长效机制的建立,是打造智能建造健康发展生态系统的基石,也是建筑业实现‘弯道超车’的基础。”袁烽坦言,推动智能建造发展,需要大量投入,而研发投入由谁来“埋单”、技术人才如何培养、知识产权如何认定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明确。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