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北京小南庄社区运用“互联网+”模式助力垃圾分类
2020-08-19 09:53:19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胡春明 尚丹宁

北京市海淀区海淀街道小南庄社区是一个老小区,有19栋楼,1600多户、4500多名居民,其中租户有800多人。自今年5月1日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以来,该社区的居民都能做到“垃圾在家里源头分类”,居民垃圾分类投放准确率接近100%。

厨余垃圾化身营养土

智能技术助推分类潮

在小南庄社区西北门旁边的“智能垃圾分类站”前,居民李女士领着孩子,提着装有厨余垃圾的塑料袋,来到智能垃圾分类柜机前,在操作屏上输入手机号,进入选择投递类型界面,然后选中要投放的垃圾类别键,相应的“厨余垃圾”柜门就缓缓打开。她把垃圾从塑料袋中倒入箱内,再把袋子放入旁边的“其他垃圾”桶。屏幕显示:当前厨余垃圾1.7公斤,获得收益0.17元。

据小南庄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柳春英介绍,当积分超过100分,到了月底就可以在柜机处兑换现金,100积分可兑换1元,也可兑换一桶营养土。

小南庄的全品类智能柜机分类驿站建成于今年4月,社区通过与第三方公司合作,运用“互联网+”模式助力垃圾分类。机身左侧用醒目文字和图示标明了“可回收垃圾”类别中的“纸类回收”“纺织物回收”“塑料回收”“金属回收”;右侧用同样的文字和图示,分别在3个柜门标明了“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中间是操作屏和刷脸机。智能柜机每天吸引300余名居民投放垃圾,实现纺织物、金属等7类垃圾智能化回收。

在智能垃圾分类站旁边,还有一个营养土转化站,每天都有厨余垃圾投入机器中,通过粉碎、压缩和有氧发酵24小时, 7桶厨余垃圾可以转化成1桶营养土。发酵好的营养土已经没有了厨余垃圾的酸臭味,可用来养花养草。

为便于分类指导,社区对垃圾桶的位置、数量、种类进行了重新规划,设置了9个分类驿站、10个桶站,满足居民的日常需要。柳春英说,使用智能柜机后,社区内有几成居民参与了垃圾分类?居民每日投放垃圾量有多少?社区需要配备多少垃圾桶?需要多少辆垃圾转运车?这些问题一目了然。厨余垃圾化身营养土,实现垃圾资源化,增强了居民垃圾分类的意识。

时尚知识变成“三句半”

社区居民发明“破袋宝”

垃圾分类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工作,居民参与至关重要。小南庄社区以党建引领为抓手,广泛发动居民参与垃圾分类。

2019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后,小南庄社区党委立即召开社区垃圾分类议事协商会和志愿者招募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并发动大家群策群力,开展好垃圾分类教育引导宣传工作。同时,在现场招募社区垃圾分类志愿者20名,开始垃圾分类总动员。

社区采取多种方式宣传垃圾分类。利用微信群、社区微信公众号、社区宣传栏等大力宣传垃圾分类工作,推荐“垃圾分类宝典”小程序、文章和图片、视频等,营造人人知晓垃圾分类的宣传氛围。同时,开展小南庄社区危废品处置介绍宣传活动,介绍家庭有害废弃物健康管理知识,重点宣传含汞废弃物、节能灯和电池的无害化处理。2019年12月,社区为每户居民发放了家庭危险废弃物周转瓶。

社区与住户签订《垃圾分类承诺书》和《垃圾分类知情同意书》,以书面承诺方式,赋予居民做好生活垃圾分类的责任和义务,社区居民参与率达到90%以上。

为让居民快速、准确掌握垃圾分类方法,小南庄社区工作人员还创造性地编制了垃圾分类口诀:“生活垃圾有立法,分成四类不复杂,厨余、有害、可回收,其他!剩饭剩菜、瓜果皮、茶叶、糕点、火锅底,这些垃圾算一类——厨余!竹木、瓷片、破抹布,手纸、毛发、烟屁股,其他垃圾还有啥?大棒骨!”听着这形象生动的“三句半”,居民顿时感到垃圾分类没那么难了。

今年5月1日,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开始实施。因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桶站数量多,小南庄社区党组织在原有志愿者的基础上,广泛发动社区党员、在校学生、常住居民和租客担任生活垃圾分类指导员,现在已经招募志愿者106人。同时,社区继续发动居民“每户出1人,每天做2小时志愿服务”,帮助大家熟悉垃圾分类流程,最终达到全社区共同参与垃圾分类的目的。

从今年4月30日起,生活垃圾分类指导员定点、定时盯人、盯桶,当居民在分类投放中遇到困惑时,生活垃圾分类指导员会及时指导,利用“垃圾分类宝典”小程序向居民提供有效的帮助。智能垃圾分类站投入使用后,社区工作人员、下沉干部和志愿者都会在这里帮助居民学习和熟悉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其中的智能垃圾分类柜俨然成了社区垃圾分类的现场教学点,不断有其他区、街道相关人员前来观摩、学习。

自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以来,垃圾分类成了小南庄社区居民日常生活中的热门话题。除了在智能分类柜机和各垃圾投放点了解垃圾分类知识外,居民还在微信群里分享垃圾分类口诀、图表、笔记,并提出许多具体问题。社区工作人员会随时在群里回答,街坊们也踊跃根据自己了解到的垃圾分类知识给出解答并参与讨论。16号楼居民高文荣订制了一批手工制作的“破袋神器”,捐赠给社区。党员志愿者孙振华说,大多数人都挺配合的,她常对觉得分类投放很麻烦的居民解释:“我们得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这是为了子孙后代好。”

小南庄社区时常有志愿者组织的演出,自编的台词传达着垃圾分类的“新时尚”:“城市人多地方小,垃圾围城受不了。环境关乎每个人——没跑儿!”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