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以匠心推动城市品质提升——福州鼓楼区城市有机更新纪实
2020-10-30 10:25:41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苏建成

从“老态龙钟”的小区,到“功能完善”的新家,这是许多居民眼中家园的转型升级;从杂乱无章的小巷,到重拾记忆的街巷,这是不少老街巷的明显变化;从散落零乱的历史建筑,到串点成线的城区景点,这是外地游客对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的初印象……

近年来,鼓楼区持续推进老城区有机更新、城市空间重新梳理整合。建筑整治、绿化提升、社区配套完善、传统文化挖掘、城市品质提升等多管齐下,推进城区高质量建设、高颜值改造。以匠心实践,实现社区和城市品质双提升。

建设完整社区

“以前这片区域乱搭乱盖,现在变成口袋公园、小广场;以前小区电线管网杂乱无章,像‘蜘蛛网’一样,现在整治得整齐划一,小区变整洁了,心情也舒畅了。”军门社区林阿婆说。

据了解,军门社区位于福州市中心区域,与其他老旧小区一样,一度面临楼体立面景观陈旧、基础配套设施落后、乱搭乱盖现象严重、电线管网杂乱无章等问题。2012年,军门社区启动改造,完成30栋楼体整治,拆除30.7万平方米防盗网,拆除改造800米围墙、绿化小区3000平方米,新建1310平方米社区文化活动中心、713平方米地下停车场及1100平方米口袋公园、小广场,提升安防技防系统,引进物业服务企业,社区面貌焕然一新。军门社区改造整治,营造出“军门社区大家建、宜居社区大家管”的浓厚氛围,改造结合小区实际,满足群众多元需求。

军门社区成功改造只是鼓楼区实施完整社区建设的一个缩影。据了解,近年来,鼓楼区打造4个“完整社区”和3个“宜居新村”,完成440个老旧小区改造。在所有改造项目中,均实现停车场、社区文化中心配置。同时,缆线全面入地,在全省老旧小区改造中实现光纤全面入户。

通过整治提升,增加公共福利,增强城市特色,群众明显感觉“建筑美了、空间绿了、社区文化有了、街巷精致了、停车规范了、房子升值了”,居民有了获得感,心态也从顾虑反对改造转变为支持配合改造,提升了社会凝聚力。

中山路串点成线

“中山路大部分建筑建于民国时期,留存马球场遗址堂等历史建筑,片区涵盖7条街巷,街巷之间多为断头路,阻碍街巷连接;小区‘老、旧、乱’现象较为突出,基础配套设施落后。”鼓楼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我区高标准实施街巷整治,因地制宜打造‘一街一特色’‘一巷一亮点’。同时,以中山路为主轴,打通丽文坊、能补天巷、城直街等周边7条街巷,形成‘一路七巷’格局。”该负责人说,“这次街巷整治,既保留原有历史格局,更展现出街巷的浓厚风韵、完备功能、整洁环境。”

据悉,该项目于2019年4月底启动,历时半年。拆除违章及不协调建筑22处;梳理交通,打通街巷节点6处;整治建筑立面15栋、33000平方米,修缮历史建筑4处、1500平方米;建设街头口袋公园8处,沿线绿化提升4200平方米;增加“多杆合一”试点,将沿线杆体从81根整合成27根智慧灯杆;挖掘街巷文化,并通过新媒体渠道创新形式将闽都典故等向大众展示;完善公共配套,修缮1处古厝作为居民议事厅,打造居民恳谈日载体。

历史街区重拾记忆

鳌峰坊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位于鼓楼区于山北麓、安泰河南岸,东临五一北路,西连朱紫坊和法海路。清代福建巡抚张伯行创立的鳌峰书院坐落其中,短短300多米的坊巷内分布着10余处文物保护单位及文物,是鼓楼区的文脉聚集地。面对这一系列珍贵文物,该如何改造和提升?

“在整治过程中,我区充分考虑群众需求,结合街巷建设,挖掘老城记忆,讲好街巷故事,彰显老城底蕴。”该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在鳌峰坊的整治改造中,拆修并举,拆除10处不协调建筑,修复14处古建筑,让历史街区更加协调。同时,还围绕书院文化主题对沿线35家商铺、4个院落进行业态调整,完善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公厕1处,提升夜景灯光18处,绿化提升2729平方米,种植各类花树1800余株,建设1处长350米的状元道连接于山,让老城韵味十足,现代都市范不减。”

2019年春节,以书院文化为主题的福州鳌峰坊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开启。经过整治后的鳌峰坊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以资源禀赋、文化特征、地域特色、文脉传承的书院文化,喜迎全国游客。

老旧小区升级换代、历史街区重拾记忆、老旧街巷移步换景,正在鼓楼区逐步成为现实。

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城在绿中、路在林中,成为该区实施城市人居环境整治的真实展现,通过整治,全区绿化率达40%,绿地率达35%,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5%以上;结合辖区21条内河整治,新增绿道33公里,新建串珠公园30个,新增绿化面积12万平方米。

如今,尽显自然之美、生态之美、人文之美、和谐之美的老城区正逐步展现在人民群众面前。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