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一线工作参考(15)关于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建议
2020-11-16 10:05:12来源:中国建设新闻网    作者:施蔷生

微信图片_20201116100741.jpg

编者按:关注一线,深入一线,来源于一线,才能更好指导和服务一线。为更好促进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各项重点工作和重要部署的落地,更多关注和反映来自一线的实践、建议和声音,我们整合之前的“读者来信”“群众来信”“特约评论”“专家观点”等零散栏目设置,统一纳入全新的“一线工作参考”专栏,就来稿、约稿中针对一线工作有深入思考、问题梳理并提出建设性意见的文章重点推送、刊发,供一线工作者和决策管理层参考,并定期汇总成电子版作品集或编辑成纸质版向行业及主管部门定向赠阅。欢迎一线工作者、各地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研究者等赐稿,1500~2000字为宜,一经采用,即付稿酬(投稿邮箱:jsbcjbd@163.com)。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在“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建议稿中,党中央再次强调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从实际情况看,做好这项工作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可谓“任重道远”,笔者有以下这三个方面的建议。

一是营造宜居健康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城镇化进程中我们每个人的生存与发展。要想使“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得善于挖掘和提炼“绿水青山”的生态附加值,以此为基础,再去思考具体实施路径。

首先,长期致力于绿色生态领域研究和实践的专业人才是提升“绿水青山”生态附加值的有力支撑。这些专业人才中,很多人有着多元化的知识体系,他们的研究和实践既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又能促进绿色生态经济的发展。

其次,要让原有的绿色生态环境给人更多的想象空间,这是生态附加值最基础的一条。例如,当游客站在充满古代智慧的水利工程上,面对咫尺之遥的原生态绿水青山时,会自然而然产生诸多想象。如果某地的生态环境已经让游客没有了想象余地,其生态附加值也就荡然无存。

再其次,要大力发展与美丽自然风光有逻辑关联的零污染产业。目前有些地方做得比较好,例如上海奉贤区有东方美谷产业,浙江丽水市有绿茶产业等,均已在美丽的城乡环境中构建了由无污染产业集聚的产业生态链。

最后,一定要让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随着生态附加值的提高而提高。这就需要大力发展大文旅、大体育、大生态、大健康、大休闲等跨界组合的项目,让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在生态附加值中形成有序的循环系统,而不是任由其零散零乱发展。

二是发展充满活力的城市经济。当前,城市群、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一些一直很活跃的县域经济正逐渐向城市经济及更高层次迈进。在此背景下,大力发展充满活力的城市经济势在必行。

首先,县级行政区具有比较独立的财政、土地经营大权,在过去40多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中,因靠近上海、杭州、南京等直辖市、省会城市,长三角城市群周边不少县域的产业经济迅速崛起,且整体发展水平较高。

其次,随着县域经济中制造业比重的不断上升,相关与之配套的服务业也得到了不错的发展,进而加快了县域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在此过程中,又适逢国家以城区常住人口为划分标准对城镇规模作了新的调整,一方面顺势助推了县域经济加快向“产城融合”方向转型升级,另一方面也加快了地级市中县改市或县改区的步伐。

最后,县域经济中形成的百亿元级、千亿元级的产业供应链、价值链等,使其本身的内扩张需要有高科技研发、资本金融、人才交流以及知识产权等要素的高度集聚,传统意义上的县域经济已满足不了这些需求,必须向城市经济方向转型升级。

相对于传统的县域经济而言,城市经济对于城镇集聚区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资源的配置有更高的要求,同时需要对市民出行的便捷和密度等进行统一规划和建设,对农业用地、工业用地的土地性质转换出台新的配套政策。

值得关注的是,长三角地级市中的一些县市纷纷在上海购置商业楼,成立上海研发和招商中心。如浙江湖州市的南浔镇、江苏苏州市的相城区、江苏无锡市的宜兴市等,在疫情稍微缓和后,就迫不及待来上海举办招商引智大会、产业经济研讨会等,有的还在上海举办高峰论坛,纷纷展示自己城市的独特魅力,以吸引上海优质教育资源、高科技产业等在当地落户。

在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大踏步迈进中,一些地级市也正向“大城时代”转化。如江苏南通市自其市内的海门在今年7月份由市改区后,GDP近万亿元的南通市市辖区常住人口预计将一举突破300万,城区面积则由原来1500多平方公里跃升为2700多平方公里,几乎翻倍。

三是塑造融合共生的众创空间。新型城镇化,顾名思义就是要打破传统陈旧的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工农差别、城乡差别等,让城市与乡村的差别缩小乃至融化在亦工亦农、亦城亦乡的新型生态(产业、环境)、新型空间中,这就需要生活设施现代化,生存环境田园化。当人们集聚在新型的多生态融合空间中时,就能更好培育和创造现代文明,将科创、文创和农创等诸多“创新、创业”资源活跃在比旧城市要宽广很多的新型城镇空间中。

要达到上述目的,还需要重视对新型亦工亦农的新职业岗位的培训和教育。近年来,在上海金山区和浙江平湖市周边创建的“田园五镇”(五镇指浙江平湖市广陈镇、新仓镇,上海金山区廊下镇、吕巷镇、张堰镇)众创模式,引起社会多方面关注,其经验模式或值得借鉴。

(作者系民进上海市委城市治理委员会副主任)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