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第一建言 | 住房租赁预付式消费之思:健全并完善治理体系是关键
2020-12-07 22:02:49来源:中国建设新闻网    作者:冯波

微信图片_20201207213016.jpg

微信图片_20201207213308.jpg
成都市房地产市场服务中心科长冯波

预付式消费,是指消费者为了特定的商品或服务向经营者预先交付一定的费用,按次或按期享受商品或服务的一种消费方式。预付费模式经营较为集中的行业包括:教育培训、美容美发、体育健身、洗车洗浴、家政娱乐、餐饮住宿、长租公寓等服务行业。

预付费模式下弊病凸显问题

经营套路层出不穷。一是设定霸王条款。部分经营者通过不平等的格式条款内容限制消费者权利,如诱骗消费者进行消费贷(培训消费贷、租赁租金贷等);二是恶意转让逃避债务。一些经营者在明知已无法经营的情形下继续出售预付卡,并在不事先通知持卡人的情况下将店面转让给第三人后跑路,消费者去新店消费时,新店经营者不认账,甚至有职业团队帮助经营者以此类方式安全闭店;三是圈钱目的明显。一些不法分子瞄准了预付式消费市场,以圈钱为目的开店发卡,开店后大肆促销办理预付卡,短期内达到圈钱目的后就关门跑路,换一个地方继续圈钱

矛盾纠纷多,社会隐患大。预付费消费领域涉及人员众多,金额数目庞大,消费者维权成本高,挽回损失的可能性小,极易演变成群体性维权事件。201910月,成立20余年的韦博英语成都校区被曝关门,无法向学生提供课程服务20209月,国内知名的橄榄球培训机构巨石达阵橄榄球学院跑路,北京、上海、杭州、武汉等城市关门停课并引发学生家长维权。近年来类似现象在教育培训、体育健身等领域较为突出。

投诉率较高。中国消费者报社发布的《2019消费者满意度分析报告》显示,2019年服务类投诉占比超过商品类投诉,其中预付费产品尤为突出,主要集中于娱乐健身、美容美发、餐饮住宿等领域。被投诉最多的问题包括关门跑路、霸王条款、服务减少、隐私暴露等。

背后原因值得关注

究其背后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市场监管机制不够健全。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相关预付费经营管理文件,要求经营单位到政府主管部门申报、备案并建立企业资金存管制度,但政策强制力有限,仅适用于品牌”“规模”“集团等大企业,大量中小企业游离在监管之外,市场存在劣币逐良币的不良现象。

第二,违法惩戒不够到位。部分企业办理了正规的经营手续,但打着经营的幌子实际行着圈钱的目的。执法部门对此类企业因正常经营不善倒闭因圈钱目的关门跑路的问题定性难度较大,存在问题发现晚、查处不够及时等问题。对此类企业的惩戒,主要是约谈告诫、黑名单等软约束。

第三,企业违法成本低。圈钱跑路获得大量资金的套路简单易操作,公安立案侦办少,事后追责的惩戒刚性不足,尚未真正打到违法者痛处,未形成强有力震慑。由于违法成本低,这些企业或幕后操控者有恃无恐

各地监管在行动

为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针对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目前,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已形成了具体的监管举措。

坚持精治、共治、法治、信治的原则和方式,北京通过高强度监管、高科技应用、高水平服务,构建了一体化、智能化、市场化的预付式消费监管和服务体系。201912月,北京市发布《北京市预付式消费市场监督和服务管理办法》等一揽子涉及预付式消费的7份文件公开征求意见稿,涵盖交通运输、旅游、体育健身、教育培训等领域。

建立平台。建议建立全市统一的预付式消费市场协同监管平台,经营者开展预付式消费业务的,应通过平台获得主体资格认证,建立相应业务处理系统并与政府平台实施对接。建立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预付式消费市场主体分级分类监管机制,探索建立预付式消费市场主体风险指数和监管执法联动智能模型,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对失信名单的认定、发布、推送、响应、退出等各环节进行全程管理,并对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受益人等主要成员开展信用监管分析。

规范交易。有关主管部门制定预付式消费合同示范文本,逐步推行电子合同在线签约登记。体育健身、教育培训等行业一次性预收资金不得超过3个月,消费者可在一定期限内申请一次性退还所有费用。

监管资金。加强预付式消费业务资金监管,预收资金余额超过风险警示标准的,应当采取专用存款账户管理,保障资金安全合理使用。

防控风险。行业主管部门根据经营者预收资金余额、信用状况、经营状况等,及时通过平台向社会公示,警示消费风险。建立信用保证保险、同业相互保险、履约保证保险制度,为消费者和开展预付式消费业务的市场主体提供保险产品。

综合执法。行业主管部门和政府建立与12345“接诉即办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的联动机制,发挥网格化管理机制作用。及时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从严、从重、从快查办典型案件,震慑罔顾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经营者。

市场禁入。对卷款跑路等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的企业及其董事、监事、经理等管理人员,实施市场禁入,限制其继续开展经营活动。

坚持标本兼治,上海在加强部门统筹协同方面下大力气,促进预付式消费业务规范发展。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信息收集。建立全市统一的预付式消费业务协同监管平台,归集经营者预付费卡发行、兑付、预售资金等信息。平台与上海市事中事后综合监管平台、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相关投诉举报平台等信息系统实现互联互通。经营者应建立业务处理系统并于政府监管平台对接。

第二,资金存管。对预收资金余额采取专用存款账户管理,经营者预收资金余额超过风险警示标准的,应当采取专用存款账户管理,或采取履约保证保险等方式冲抵全部或者部分存管资金(一般风险警示标准为20万元人民币,特别风险警示标准为经营者上一年度主营业务收入的20%)。

第三,动态预警。行业主管部门及时通过监管平台向经营者发送预警信息,经营者未按照行业主管部门要求限期整改的,行业主管部门向社会进行风险警示。

第四,强化监管。将教育培训等行业监管工作纳入市、区和街镇网格化综合治理体系,明确了线索获取、调查核实、依法处置、责任考核等全流程工作要求。

成都已形成坚持依法依规、坚持严格审批、坚持综合治理,健全和完善多级联动的治理体系,促进行业规范发展。20204月,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印发成都市加强规范和治理校外培训机构的工作方案的通知》,从加强统筹、资金监管、暗访督导、消费提醒四方面着手,加强培训机构监管。

加强统筹。落实以区(市)县未主体的属地管理责任,建立健全政法委、社治委、网信办、教育、公安、司法、人社、金融监管、市场监管等部门分工协作机制,市、区(市)县、镇(街道)、社区多级联动,统筹做好审批登记、监管管理、违规查处、信用共享,形成综合治理合力。

资金监管。探索建立民办学校(校外培训机构)第三方资金存管制度、风险准备金机制、风险评估机制,建立风险指标,开展风险预警,加强对培训机构因经营不善面临倒闭或者恶意终止办学、抽逃资金等问题的排查,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暗访督导。充分调动网格员等力量,对巡查范围内的培训机构进行定期巡查和不定期抽查,重点关注违规机构是否存在死灰复燃现象,各部门及时更新监管清单并公开查处结果。将区(市)县培训机构治理及成效纳入区(市)县年度目标考核,坚决较真逗硬,对不作为、慢作为的部门(单位)依法依规进行问责追责。

消费提醒。通过市消协向广大消费者发布预付式消费提醒:慎重选择商家、合理选择套餐、认真签订合同、合理表达诉求。

住房租赁市场需规范和发展两手抓

通过对住房租赁预付式消费业务监管的分析与思考,笔者在规范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方面也受到了一些启发。

首先,发展和规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坚持在发展创新中规范、规范中发展创新,住房租赁试点工作中,建议以审慎包容的态度密切关注市场发展动向,给予一定的试错和创新空间,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该出手时就出手,防止偏离正常跑道、劣币驱逐良币。

其次,数据是提升治理能力的重大要素。全面、及时掌握住房租赁数据是实现更为高效的市场监测基础,也是规范市场、风险预警、纠纷调处等环节的重要前提。建议进一步加大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完善租赁平台功能,提升数据共享、收集能力以及数据资源管理水平。

第三,风险发现预警是防患未然的重要手段。建议加大激励机制,进一步发挥网格员作用;发挥好行业组织作用;加强投诉举报案件分析;健全平台功能,建立风险预警模型。

第四,建立红、白、黑名单制度。通过红、白、黑名单,进一步提高市场信用评价结果应用水平,促进市场规范发展。

最后,加大打击力度。划定监管红线,公检法机关对违法违规的企业及个人及时、果断出手打击,该立案的立案,该判刑的判刑,有效震慑不法分子,让潜在的违法分子明白不能伸手、伸手必被抓

(本文作者系成都市房地产市场服务中心科长冯波)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