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神韵功能互补 保护发展双赢——记绍兴孙清简祠微更新项目
2022-05-11 20:59:53    作者:绍宣

孙清简祠周边区域的微更新项目,是绍兴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办公室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希望绍兴把历史文化名城这篇文章做好,为名城保护和旧城改造作出有益的探索”的一次有效实践;是践行绍兴古城保护利用条例,探索在“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的一次有效尝试。通过对文物建筑的修缮保护及其周边区域的织补更新,实现文物保护、风貌改善、肌理重塑、激活利用的目标。

修旧如故留存历史“本真”

微更新项目总体思路是在严格遵守绍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文物保护利用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从营建绍兴特色“台门”的理念入手,作“绣花”式织补更新。对文物本体,按“修旧如故”的理念结合利用,进行保护修缮;核心保护范围,尊重孙清简祠的总体布局,进行肌理重塑;建设控制地带,以满足现状建筑、消防安全为要求,严控建筑的风貌、格局、高度、体量,通过“留改拆”的方式对现状建筑进行梳理。微更新项目从恢复文物格局肌理的角度,拆除不合理建筑达390平方米,约为现状建筑面积的1/3。

保用并重让建筑焕发“时代活力”

微更新项目保护主要从两方面着手,即建筑保护与文物修缮。对于建筑保护,首先是厘清孙清简祠的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范围、遵循建筑的空间肌理,结合建筑使用的功能需求、建筑消防的规范要求等,合理确定建筑的平面布局,同时根据现状建筑的质量状况,明确“留改拆”方案。

在此基础上,对历史街区内的织补更新,建筑风貌与历史街区整体风貌的协调成为关键核心。微更新项目在实施上充分遵循粉墙黛瓦的风貌基因和传统工艺,汲取马头墙、石库门、小青瓦、花窗、雀替、挂落等传统古建元素,同时控制好建筑体量,确保建筑高度、面宽、进深等符合文物建设控制地带的管控要求。

孙清简祠及周边区域修缮更新后,作为绍兴古城信息展示中心的服务用房,包括办公、会议、后勤等使用功能,做到满足需求、功能分区、布局紧密、规范使用是微更新要点。管控上考虑文物建筑使用限制,排除了明火、涉水的功能性用房,在周边改造其他适配建筑另设布置;此外,还利用抬梁与穿斗混合构架做法的两层构架的西小厅布置为办公区域与食堂;同时通过古建连廊的巧妙设计,实现办公区域与孙清简祠大厅及西小厅的无缝连接,达到管理、办公、会议、生活等功能的高效融合。

以文为主让文物保留“来时之路”

此次文物修缮的微更新项目力求精细、精准。首先,关注文物安全,通过开展尽职调查、确定整治方式。孙清简祠门厅及西小厅文物修缮,在勘察设计阶段就开展了全方位的实地调查。对建筑承重构件的歪闪位移,墙体开裂、残损,木构件的霉烂、虫蛀、开裂、拔榫,屋面、地面残损等情况进行详细勘查,并根据勘查结果分析、研判建筑主要构件的破损程度,在系统评估文物建筑结构安全性的基础上,确定了整体落架大修、局部中修、小修等分类整治方式。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对建筑构配件的损坏再进行深入的核查和会诊,特别是木构件霉烂、虫蛀、开裂、拔榫等情况,实施靶向治疗、精准施策。

其次,注重旧料的合理回用。旧料不仅包含了原有建筑的时代特征,同时反映了建筑主人的人文气质,这也是文物保护的精髓所在。旧料回用应不仅限于本体建筑,还可以合理选用早期保留下来的同类建筑旧料。

在孙清简祠门厅、西小厅保护修缮过程中,微更新项目不仅对可以用的瓦、砖(砖望)、石磉墩、梁、柱等进行清点编号,还对可利用的进行保养、加固、镶补后对应使用。为确保文物修缮后的石板地面整体完好性,微更新项目还设法收集了规格、型号适配的青石板。

最后,谨慎改良、以用促保。孙清简祠门厅、西小厅的保护修缮,在遵循“修旧如故”基本理念和不破坏文物主体的前提下,对少量的施工工艺、做法,结合后续利用进行了谨慎改良。在望砖和苫背间增铺设防水卷材和钢丝网,提高建筑屋面防水效果。在屋面檐口檩条与椽条之间的缝隙用木板封堵,在木板墙的两层木板中间填充保温岩棉纤维,在花格门窗上安装LOW-E玻璃,提升建筑的节能、保温效果。

孙清简祠周边区域微更新项目,无论是规划设计还是保护修缮、改造更新始终贯彻“保护优先、合理利用”的理念。通过实践,使文物建筑在最大程度留住有价值的实物载体的前提下得到“重生”,使历史街区一度遭到损坏的建筑风貌、格局肌理得到了显著改善。随着修缮利用,该区域相应的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也进一步完善,有效地激活了街区活力,得到了周边居民和专家的普遍认可,实现了“在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的“双赢”模式,也为“小规模、渐进式”的历史街区保护模式提供了现实样板。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