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2022年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场配套活动丨中规智库·城市更新与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
2022-11-01 16:49:40来源:规划中国

主旨演讲 Keynote Speech

主旨演讲主持人 Host of Keynote Speech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总规划师 朱子瑜

本环节国内知名专家和联合国人居署官员分别从绿色智慧基础设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低碳既有建筑改造、世界城市人居环境改善,以及新时期的发展战略等角度,对“城市更新和可持续发展”的主题进行反馈。报告既体现了国际组织对城市更新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也体现了中国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转变城市开发建设模式的决心,并以五大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城市更新工作。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线上)马 军

——绿色智慧基础设施建设理念与城市更新实践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马军作了题为《绿色智慧基础设施建设理念与城市更新实践》的报告。报告首先提到,随着城市化率提高,城市生态环境问题逐渐凸显。城市对水资源需求量高、农副产品和工业产品需求量大,由于进出城市物质失衡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逐渐凸显。城市热岛效应、气候变化、洪涝灾害、地震灾害、城市缺水、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制约城市进一步发展。随着城市向城市群方向发展,人类与水、生态环境、资源禀赋及城乡发展之间的矛盾逐渐增强。

报告指出,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战略目标,需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保护是要处理好产业平衡、资源平衡、能源平衡、生态平衡和碳平衡的关系。治理的核心是转变观念,从传统末端治理模式向源头减污降碳、资源循环利用方向发展。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倡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统筹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

报告最后提出低碳绿色智慧基础设施建设对策,如控制超大型城市建设,发展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卫星城建设体系,留有足够的生态缓冲区;从集中式能源向分布式能源发展,从大区域碳平衡向城市碳平衡发展,从末端治理为主向前端减污降碳与资源回用方向发展,从污染控制向城市综合整治方向发展,从被动的污染控制向主动智慧化管控方向发展。报告最后介绍了源头减污降碳的技术进展,包括源头粪尿收集快速制肥、低能耗、低温室气体排放污水处理与资源利用技术、常温常压污泥破解除臭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无动力制冷技术等。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线上) 周 俭

——历史文化保护视角下的城市更新研究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周俭作了题为《历史文化保护视角下的城市更新研究》的主旨报告。报告首先指出,历史文化特色是城市空间品质的本色,“历史文化空间”具有独特的空间品质和吸引力,历史文化空间凭借它所具有的独特的品质化空间、持久的场所感、支撑集中的文化和艺术事件,以及随着它们成为文化旅游的标志而带来的日益重要的市场经济地位,已在人们的现代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在城市更新方面,报告提出,城市更新需要文化思维,历史文化环境是提升城市更新品质的资源。历史肌理是城市空间特色的本底;历史文化资源能够强化城市(地区)的身份和品牌,借助历史文化凸显城市品牌、标识,是城市最具竞争力、最具战略性的发展途径。

报告最后从历史文化环境保护策略研究、历史文化环境研究、实施方案与控规调整等层面,介绍了上海城市更新的研究实践工作,强调城市更新需要保护历史文化空间,彰显历史文化特征。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王清勤

——基于低碳设计理念的既有城市住区健康改造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清勤作了题为《基于低碳设计理念的既有城市住区健康改造》的主旨报告。报告开篇首先介绍了既有住区改造的背景及政策。既有住区健康改造是贯彻落实 “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提升人居健康品质、促进城市绿色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报告在第二部分依托“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既有城市住区功能设施的智慧化和健康化升级改造技术研究”的研究成果,介绍了既有城市住区低碳改造的计算方法和低碳改造技术清单。接下来详细介绍《既有住区健康改造评价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该标准从空气(污染源、浓度限值、监控、改造效果)、水(供水水质、水安全、水环境、改造效果)、舒适(噪声控制与声景、光环境与视野、室外热环境、改造效果)、健身(体育设施、健身场所、游乐场所、改造效果)、人文(交流空间、氛围与心理、全龄友好、改造效果)和服务(管理、活动、改造效果)六个方面构建了既有住区健康改造评价技术体系。

报告第三部分介绍了《既有住区健康改造技术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该标准从评估与策划、场地规划、人文与景观、物理环境、水环境、配套设施六个方面给出了既有住区健康改造的技术措施。

报告最后结合“吉林省珲春市老旧小区和弃管楼”“上海市金杨新村街道”等低碳和健康改造案例介绍了课题成果的工程应用。

联合国人居署亚太区域办事处负责人(录像) 布鲁诺 • 德肯 Bruno Dercon

联合国人居署亚太区域办事处负责人布鲁诺•德肯在报告中提到,规划和发展模式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巨大的创新需求。在解决许多全球性问题时,地方层面将需要城市更新工具。城市领袖和城市社区在处理和应对全球性问题的同时,为联合国人居署工作提供了经验。

布鲁诺介绍了城市更新所涉及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他提到,城市更新作为实现包容、可持续恢复的工具,在实施城市更新以及对城市进行重新设计以提高生活质量时,必须要考虑到健康问题。在《2022年世界城市报告》中,联合国人居署提供了城市变革积极前景的关键信息,所有国家和城市都可以通过做出正确的选择和使用城市更新工具实现这一前景。在新生产力、创新和就业方面,城市更新可以重新配置城市服务。城市所需的一揽子气候行动要求应用多种不同的城市更新方式来实现。同时,城市更新议程要求改变规划方式和治理方式,增加参与性和包容性,并考虑更复杂的治理模式、利益攸关方之间横向和纵向的合作模式,还需要新的融资方法。

布鲁诺提出可以将以下议题放在城市更新讨论的核心位置:促进参与、加强平等,反对士绅化,反对非需要的价值捕获,反对向后代征税,支持在城市更新规划的新方案中加入适当的社会和环境保障措施。最后,布鲁诺提到,研究实际案例充实了联合国人居署在城市更新方面的指导意见,联合国人居署正在以《城市与区域规划国际准则》为基础,起草一份新的城市更新全球导则。

联合国人居署全球解决方案司官员(录像) 萨尔瓦多 • 方德罗 Salvatore Fundarò

联合国人居署全球解决方案司官员萨尔瓦多• 方德罗在报告中介绍了联合国人居署关于建设包容的、充满活力的邻里和社区的愿景。他表示,根据《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巴黎协定》《仙台减灾框架》和其他全球协定,解决问题的根源在于城市,而不是问题本身的起因,得到精心规划和良好管理的城市化能够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有力工具。

报告介绍了与城市更新密切相关的第一个旗舰项目《包容的、充满活力的邻里和社区》。报告指出,城市更新是一个过程,需要产生社会、经济和环境成果。包容和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是实现社会价值并能在更广义上实现2030年战略目标的一个强大的城市规划工具。城市新的动态和挑战促使联合国人居署重新定义城市更新的意义,并将其纳入以往未涵盖的气候行动、数字转型、城市健康、冲突和迁徙等方面。联合国人居署强调空间包容性与创造社会价值间的关联,包括为受益人带来社会经济利益,提高认识,赋权社区,促进行为改变,并影响规范和制度。

最后,报告介绍了联合国人居署与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合作完成的《成都市少城片区有机更新规划导则》项目。该项目对少城片区的更新措施各有侧重,包括空间和社会方面。同时,整个项目过程得到了片区内各社区的特别关注和积极参与。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王凯

——城市更新:新时期城市发展的战略选择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王凯作了题为《城市更新:新时期城市发展的战略选择》的报告。报告开篇首先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城镇化背景与政策。一是,我国城镇化进入“下半场”,到了结构调整的新时期。国际经验表明,城镇化率达到60%以后正是城市问题集中爆发时期;二是,我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发生变化,以往房地产驱动的城市开发建设方式到了尾声,推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设施补短板是新时期我国扩大内需方式的有效路径;三是,新的社会发展需要驱动城市发展转型;四是,城市更新是新时期城市发展的战略选择。

报告第二部分从理论与方法层面指出,城市更新是城镇化中后期的必然选择,新时期我国城市更新的技术体系具有整体性,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新时期城市更新的内涵包括健全体系、优化布局、完善功能、底线管控、提升品质、提高效能、转变方式七大方面,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维全过程。

报告第三部分基于2000年以来我国城市更新的实践探索,指出当前城市更新实践需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详细介绍了在老旧小区改造,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更新,滨水、公共空间品质提升,老工业区改造等领域的实践与启示。

报告最后提出对城市更新行动的几点启示:一是,新时期的城市更新是服务人民,提高城市发展质量的“大更新”;二是,城市更新要适应新时代城市的发展需要,建立全新流程的工作体系;三是,要保障城市更新的可持续,需要建立良好的资金渠道。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