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生态文明视角下城市建设理念的演进与协同推进
2024-03-27 21:18:08    作者:贾海峰

近年来,我国为应对快速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环境污染、自然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城市病”,出现了低碳城市、智慧城市、海绵城市、韧性城市、无废城市、美丽城市等一系列城市建设和发展理念,从不同维度反映了国家宏观调控的方向和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目标。2023年12月27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快补齐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建设城市污水管网全覆盖样板区,加强污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建设污水处理绿色低碳标杆厂”、“加快‘无废城市’建设”、“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建设绿色发展城市典范”和“推进以绿色低碳、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安全健康、智慧高效为导向的美丽城市建设”,这些都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点任务。

国际上提出的城市建设理念

近百年来,国际上陆续提出多种城市理念。最早的是英国学者于19世纪末提出的“花园城市”理念,建议城市建设要科学规划,减少工业城市的弊端,突出园林绿化。随后,“花园城市”理念影响了全世界的城市建设,如“绿色城市”“生态城市”“可持续城市”等理念。

“绿色城市”是法国建筑学家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源于对环境危机的反思和对宜居环境的追求,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角度出发,以绿色空间生境指数为衡量标准,旨在建设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城市与自然融合共生的城市。

“生态城市”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1年在“人与生物圈”计划中提出的,为绿色城市的高级形态,目标是建立一种人与自然、经济、社会等复合系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模式。

“可持续城市”源自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野生动物基金会共同发表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是目前英文文献里出现频率最高的城市概念,也是在关键词共现图中和其他城市理念(“绿色城市”“生态城市”等)最密切相关的节点。近年来,“低碳城市”“零碳城市”“智慧城市”“韧性城市”等概念正在兴起,尤其是“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很多城市现代化政策中的重要概念。

我国城市建设理念的推进和实践

我国政府在借鉴国外城市理念的同时也在不断创新,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建设理念。如原建设部1992年提出并组织开展“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强调城市的园林绿化建设情况;2004年又提出“生态园林城市”,强调城市建设中不仅要关注园林绿化指标还要注重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同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与原建设部联合提出“节水型城市”,目标是通过调整用水结构,加强用水管理,合理配置、开发、利用水资源等方法对城市的用水和节水做出科学规划,使城市水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

2012年以来,国家相关部委陆续提出“智慧城市”“海绵城市”“无废城市”等建设理念,从信息化、城市雨水管理、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切实推动城市建设。《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再次提出的“美丽城市”概念,可看作是生态城市、低碳城市和韧性城市等概念的综合和升华,目标是以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从环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建设以人为本、环境优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城市。

不同城市建设理念的关联与协同实践

从生态文明视角来看,不同城市理念之间存在紧密的关联性和递进性。如我国1972年开始加入联合国的“人与生物圈”计划,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研究几乎与国际同步。倡导地区可持续发展国际理事会(ICLEI)2002年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全球峰会上将“韧性”引入城市建设与防灾减灾领域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UN—SDGs)2015年将提升城市韧性作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之一,中国地震局2017年相应地提出“韧性城乡”计划。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建设韧性城市”,将“韧性城市”理念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目前“韧性城市”理念已经写入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再比如,继英国政府2003年源于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危机的反思在《能源白皮书》中提出“低碳城市”,我国住房城乡建设部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在2008年联合推出低碳城市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于2010年发布《关于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进一步促进“低碳城市”和“零碳城市”建设。2014年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从国家层面提出绿色城市的建设思想。2020年以来,我国提出多项“双碳”“净零排放”等相关政策性文件,积极参与“低碳城市”和“零碳城市”建设。

纵观城市理念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我国现有城市理念的提出均起源于或借鉴于工业革命较早的欧洲,目的是解决工业革命造成的能源和环境危机。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不同部门从生态文明的绿色、低碳和信息化等角度,不仅提出了符合自身发展的城市理念,也对国际上的城市理念有一定的延续和实践。尽管各种城市理念不同,但各种理念的内涵却有一脉相承的关系,核心都是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经济生产和人民生活过程中减污降碳,从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不同常见城市发展理念的关联模式图如下:

从图上可以看出,每个城市理念都试图捕捉城市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关注的关键之处,不同决策者、规划者和城市开发商在不同的场景经常互换使用这些理念。

虽然不同城市理念内涵和视角不同,但从不同维度反映了不同发展阶段国家、行业的发展方向和宏观调控策略,折射出我国不同时间段经济、社会和环境各方面的发展过程及核心关注要点,其核心内容又相互关联。随着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进程,相信会从更多的视角出现更新的城市发展理念和计划,不同部门应时刻理解各种城市发展理念的关联性,协同推进海绵城市、韧性城市、无废城市、智慧城市等工作,助力美丽城市和美丽中国建设宏伟目标的实现。

•贾海峰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城市径流控制与河流修复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城市水环境规划与管理、城市径流控制与海绵城市、城市水环境修复、环境模拟、环境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担任国家重大水专项标志性成果责任专家、住房城乡建设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导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海绵城市建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城市排水国际水利与环境工程学会/国际水协联合专家委员会委员、美国国际城市流域管理常委会核心组成员。“中国建设智库”专家。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