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浅析专业群建设的核心要素
2019-02-14 14:03:21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周桂瑾

我国传统专业建设模式存在“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脱节、专业设置重复、资源分散而缺乏竞争力、就业质量不高和产业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早在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就启动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提出“十一五”期间要建设500个左右的专业群,以促进资源共享,提高示范院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此后,越来越多的学者、高职院校对专业群问题进行了研究、探索与实践。特別是江苏省、湖南省等地区已在全省范围内正式启动了高职专业群建设工作。但专业群如何建、如何运行、如何形成长效机制,无论是在理论探索层面,还是在实践探索层面,均存在不同的意见,专业群的效应也未能充分释放。专业群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是牵涉到体制机制改革这一难点,需要认真分析要素构成,系统设计与规划。

专业群的特性分析

大部分高职院校是主要面向某个行(产)业办学的,学校的办学特色正是基于特定的行(产)业形成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我国经济当前正处于“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重要时期,高职教育实施专业集群化发展既是对接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推进产教融合的外部要求,也是集成各类资源提升办学核心竞争力和办学效益的内生需求。因此,专业群的特性主要体现在外生性和内生性两个方面。通过分析发现,专业群建设主要是在政策推力下发展起来的,无论是国家示范(骨干)院校建设计划还是相关省份专业群建设计划的实施,都引导和推动了高职院校专业群的建设;面对投入不足、资源不足、活力不足、生源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为了增强竞争力和吸引力、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高职院校也越来越重视对专业集群、资源集成、管理集约进行探索与实践。同时,推进专业集群式发展也是解决技术技能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必然要求。政府、行业、企业都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建立健全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的预警和动态调整机制,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这也导致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逐步从离散走向集合。

专业群建设的核心要素

一所高职院校面向的产业及结构、针对的技术或服务领域以及原有专业建设的基础,决定了其专业群的数量、专业的组合及其核心专业。学校在进行专业布局时,首先必须要考虑学校重点服务于产业链的哪些技术(服务)领域、面向哪些职业岗位(群);其次要考虑学校现有基础及发展方向,进而明确需要设置哪些专业群。同时,学校还要考虑各专业群之间有什么联系、专业群由哪些专业组成、核心专业如何确定,以保证预期目标的实现。服务产业链的专业群是一个系统,对应产业链上某个技术(服务)领域的专业群则是子系统,而专业群内各专业则是更小的子系统。根据现代系统论的基本原理,系统的结构对系统功能具有决定性意义,系统能否发挥其整体功能,取决于该系统的结构是否合理。因此,“结构”是专业群建设的核心要素、是形成专业集群的基础。

专业群建设的支撑要素

集群式专业结构形成以后,学校一方面要优化现有资源的配置,围绕专业群建设目标调整现有的資源,包括教学组织、师资队伍、实验(训)基础设施、教学资源等。另一方面,学校要围绕专业群面向的技术(服务)领域,以核心专业为依托,完善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开发专业群课程平台,同时还要打破制度壁垒,形成校内外、群内外共建共享各类资源的体制机制。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强调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有机联系。因此,发挥专业群整体优势的关键在于“资源”和“机制”,这两者成为专业群建设的支撑要素。


网友评论
 Top